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2025-03-18

  芜湖作为安徽革命的策源地■■■★★◆、皖江抗日的主阵地、大军渡江的突破地,创造和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资源◆◆■,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王稼祥纪念园、戴安澜烈士墓、李家发烈士纪念碑等教育基地均是直观、具体、鲜活的思政教育基地★◆■★★。各县市区以红色资源为创作蓝本,精心开展以小品、舞台剧、微电影★■★■◆◆、短视频等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法的理论宣讲文艺精品。例如鸠江区围绕■■★★“六洲暴动★◆■◆”这一历史事件分别创作了微电影、庐剧和舞台剧《革命先烈吕惠生》《六洲暴动》■■,切实将红色文化活化为可听■◆■◆★◆、可看的理论宣讲■■“活教材★■★”。现场观看◆◆★★、文艺演绎★■■■、移动宣讲的沉浸式宣讲源源不断为基层理论宣讲注入红色动能。

  “哪里离群众近,我们就到哪里讲”,市委讲师团坚持传统阵地与网络阵地相结合、相融合★◆★◆■◆,一方面巩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等传统阵地宣讲功能■■◆■◆★;另一方面大力拓展网络阵地,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主流媒体,让理论宣讲◆◆■◆■“乘云而上”★◆◆◆◆,使得宣讲可以时时听。(作者系芜湖市委讲师团团长★■■,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芜湖市基层宣讲切实把宣讲对象当作“用户”★★,推进宣讲“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辩证统一,把■◆“讲什么★◆★■◆◆”和■★◆★★“听什么”有机结合,菜单式宣讲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中参与宣讲的热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芜湖市委讲师团以■◆■★★“学‘芜’止境”宣讲联盟为引擎,充分发挥资源、路径、阵地三大优势,用好用活“四讲四力”抓手,讲清思想、讲明政策、讲活变化、讲好传承,进一步提升理论引领力、服务保障力、干事向心力和红色源动力,不断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基层理论宣讲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以新时代伟大变革为主线,讲好芜湖高质量发展故事■★◆★◆◆。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与基层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聚焦稳经济★◆★、促发展、解民忧、纾民困、转作风、优服务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大背景◆★◆”■■★★,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芜湖书房等宣讲阵地,灵活采取“讲一段理论、听一个故事、看一节视频”等宣讲方式,讲活高质量发展的芜湖故事◆■★,讲活环境改善的芜湖故事。深挖活用地域发展“精神富矿”和“力量源泉”,筛选提交《南陵大米:坚守品质,守护粮食安全》《新三村的电线个短视频宣讲作品参与省级专题宣讲微视频比赛。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作品让党员干部群众从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看见“真实◆◆◆◆■”◆◆、感受“善意”★★◆■◆、发现“美好”,让干部群众愿意听、跟着学、照着做,进而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与信心■◆◆。

  紧紧围绕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这个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理论宣讲引领工程,统筹整合体制内外资源,结合地域优势■◆■★◆、社科领域特点,采取“线上+线下”一个一体平台,组织“领导干部+宣讲名家”两类宣讲人才■◆,运用“政策宣讲+理论宣讲+文艺宣讲”三种宣讲方式,构建起“123宣讲模式”。组建由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组成的市级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各属地、各自领域开展宣讲。精心遴选“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宣讲骨干力量,组建“学◆★‘芜’止境”宣讲联盟,辐射建立27支理论宣讲示范队伍与打造的“社科名家大巡讲”项目已成为特色宣讲品牌。理论◆◆★◆“名嘴”和典型“名人”的宣讲★■★★◆,切实把思想讲鲜活,把理论讲透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深刻感悟思想伟力中增进“四个认同”。相关做法政府网站、芜湖新闻网等各级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切实发挥了理论武装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坚持采取“访群众代表、访企业单位■★、访宣讲对象■◆★、问想谁来讲、问想在哪讲■■■、问想听什么”的◆■◆★★“三访三问”工作法,归纳梳理基层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反诈法律法规等各项惠民政策,进而确保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委讲师团会同驻芜高校■★■、驻芜单位及市直相关单位组建的“学■★◆★◆◆‘芜◆★’止境”宣讲联盟通过集体培训、集体研讨、集中备课等形式,打磨推出了一批符合芜湖地域特色◆■、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精品示范课、优秀宣讲稿。通过宣讲员的◆★■■★“深加工”,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变成★★“芜湖话”。理论连着事例、故事融合体会的宣讲■◆■■■■,让基层干部深刻理解政策内涵■★◆■,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切实执行政策要求,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群众想听谁讲,就请谁来讲”,市委讲师团形成构建起“领导干部■◆★◆★◆、社科名家、宣讲名嘴★★■■”三级宣讲骨干队伍★◆■■,实现授课模式由■★“填鸭★◆◆◆★”向★◆■◆◆“互动”转变◆■◆、授课内容由◆★★“单一”向■◆◆★“丰富”转变、授课主体由■◆★★■◆“一人讲■★◆★★”向“多人讲”转变。